1月4日下午,由304.cam永利集团人事处、科学研究部主办,304.cam永利集团公共安全与风险治理科普基地、304.cam永利集团社会稳定风险研究评估中心、公司研究生会承办的中南讲堂·名师名家论坛之“应急管理效能的生成机制”在铁道校区永利官网院楼401举行。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童星教授应邀担任本次讲座的主讲嘉宾。公司经理许源源教授、公共管理专业张桂蓉教授、刘媛副教授、左绿水副教授、周五香老师、吴高辉老师、何雷老师、雷望红老师出席,公司博士生、研究生到场聆听。本次讲座由张桂蓉教授主持。
童星教授直奔主题,引入时代背景,表示从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后,如何将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转化为应急管理效能的提升,确保人民安居、社会安定、国家长治久安成为一项重要议题。童教授通过对“safety”和“security”的词义进行严格的区分,并给出应急管理效能的定义。他认为中国应急管理的效能生成主要取决于目标上的“安全优先”、结构上的“一体多元”、过程中的“计划适应”三种机制的共同作用,并从这三个方面对应急管理效能的生成机制进行展开。
第一部分,童教授认为,安全与发展一直是一对具有张力的价值目标,将政府和公众对两者关系的理解划分为三个阶段,并指出衡量一项工作的领导重视程度,最显著的指标就是看该项工作分管领导的职位排序。同时,他认为政府将安全作为优先目标仍然存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差异性。
第二部分,童教授就结构上的“一体多元”进行展开讲解。首先,童教授陈述了应急管理是将社会从无序变为有序的过程,这一过程离不开社会各系统、各元素的配合,因此应急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,应急管理需要分工与协同,分工与协同之间存在冲突与张力。童教授指出为了兼顾一体化和多元性,应急管理在结构维度最终会趋向一种“中心——外围”的状态:发挥关键作用的参与主体处于“中心”,承担补充作用的参与主体处于“外围”。 然后,童教授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“一体多元”进行解读,童教授进一步指出“一体多元”也存在内部差异,导致应急管理存在效能差异。
第三部分,童教授围绕过程中的“计划适应”进行说明。童教授指出我们国家的应急管理兼具计划性与适应性,计划性集中体现在高度重视应急预案和对风险管理的重视,适应性首先体现在应急响应中,数量庞大的参与主体能够及时通过信息搜集、交换和分享,达成一致的行动;其次体现在恢复阶段通过调查、问责、改进三种机制进行复盘。童教授将应急管理在过程维度的这一特征可以概括为“计划适应”,认为这是中国应急管理效能生成的第三机制。
第四部分,童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总结,解释中国应急管理的效能模型,明确指出应急管理的效能不是静态的存在,而是目标、结构、过程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,是一个动态成长的过程。他指出了研究存在表述不工整、缺乏量化分析、研究有待深入等方面的问题,期望从“安全”作为优先目标的可接受区间、“一体”与“多元”的最佳均衡点、应急管理全过程“计划适应”的促进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完善。
童教授主讲后,与在场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就应急管理的效能如何评价,不同主体的参与程度等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,认为制度优势转换成治理效能依赖于治理机制的更新,需要所有主体具有行动动力、程序正确,市场机制的广泛应用能够激发主体动力。童教授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,并分享了相关的经历,让在场师生受益匪浅。
最后,张桂蓉教授对讲座进行了精要的总结,并积极鼓励同学们多思考、多交流,并再次对童教授的莅临表示感谢。在师生热烈的掌声中,本次讲座顺利落下帷幕。